超重和肥胖問題已發展成為影響學生群體身心發展亟待解決的重大難題。兒童期的肥胖可延續至成年,將增加患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風險,同時伴隨焦慮、抑郁等心理健康問題。科學膳食與均衡營養正是破解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關鍵。
渝中區教委通過分析本區學生五年生長發育營養狀況數據,依托重慶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和附屬兒童醫院專家指導共同編寫發布《渝中區學生營養健康行動指南》。該指南立足于“分齡定制,多元協同,全程護航”理念,涵蓋了分年齡層次、性別的學生餐營養優化和全生長發育周期的帶量食譜、營養健康教育、營養餐烹飪說明等多方面內容。
“規律就餐,自主進食,加餐時間分別為9:00-10:00、15:00-16:00……每天飲奶350~500ml……2~3歲每日食鹽攝入<2g……”,針對學齡前兒童“三餐兩點”,指南不僅給出了帶量食譜建議,更歸納了這些明確的指導建議,無論是家長、幼兒園都可以快速上手掌握學齡前兒童營養規劃。
針對小學階段,指南則依據6~10歲學齡兒童平衡膳食寶塔、《學生餐營養指南(WST554-2017》進一步細化產出了6-8歲低學段、9-10歲高學段兩類三餐帶量食譜,滿足小學生逐年齡生長發育所需能量、營養素的動態需求。中學青春期男女生生長發育存在差異,不同性別的餐量、營養素需求不盡統一,指南分別設置了11-17歲中學男女學生A/B帶量食譜;同時針對特殊學生群體(如民族風俗、遺傳性疾病、糖尿病、腎病等)制定個體化膳食方案。
此外,指南還提煉歸納了全國各地區學生餐膳食的配餐程序、特色要點、提倡原則等內容,通過案例橫向對比,提煉共性規律,遷移做法經驗,提出了渝中區學生營養準則:“提供均衡營養、預防營養不良、支持學習與運動”。
《渝中區學生營養健康行動指南》不僅僅是一本學生營養餐的科學配餐操作規范,更是學生營養健康生態的指導綱要。指南同步引入實施學生食譜營養優化與示范推廣項目,帶量食譜優化和食譜本土化雙軌并行,充分考慮重慶飲食文化、渝中學生體質特點、二十四節氣等因素,全面構建從營養科普理論到學生餐優化實踐的閉環,制定出系列科學、營養且富有時令性的四季帶量食譜和校園營養健康教育舉措,并在試點校園進行示范推廣。
科學膳食與均衡營養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基石。渝中區將依托《指南》實施校園學生膳食健康升級,會同家、校、社共同構建可持續的健康膳食教育模式,不斷推動兒童青少年營養健康管理從“被動干預”向“主動預防”躍遷,全程護航,為培育時代新人奠定堅實健康根基。